大数据助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
发布时间:2020/4/1 作者: 浏览:1369
人无信不立,业无信不兴,国无信则衰。诚信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社会的基本道德要求,“信”与“仁、义、礼、智”并称为儒家“五常”。孟子把诚信列为“天爵”,视作最高尚的品德。诚信既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人格基础,也是人们寻求内心安宁的道德修为。良好的社会信用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,是每个企业、事业单位和社会成员立足于社会的必要条件。
随着电子商务、移动互联等技术的发展,商业社会和人民群众的数据信息成为信用建设的重要“矿产资源”,尤其是大数据技术的应用,极大拓展了数据源的广度和深度,大幅提高了授信效率和信用评价的全面性、完善度等。因此,建设高效全面的社会信用体系需要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作用。
社会信用体系需大数据推动
建立社会信用数据库和信用数据查询网络,实现信用信息的公开、透明、共享,破除信息交流的障碍,让人们能够便捷地掌握交往对象的信用信息,更好防范信用风险。
“大数据可以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发挥科学决策的作用,能有效汇集并分析海量信用信息,从而使得征信信用机构的分析结果更加客观。”国务院参事、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石勇说,“大数据的高度管理融合是征信系统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,征信系统在技术方面可以实现,但是具体建设情况和应用范围还需要政府及社会各界进一步的探讨。”
南阳理工学院电子商务讲师李丽媛认为大数据征信具备数据量庞大、评估结果准确,信息采集成本低、使用便捷的特点,可以基于大数据、云计算技术建立互联网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。同时,也指出了信用征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,如,个人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问题,信息处理技术的限制。